一、滑輪和滑輪組
1.滑輪
起重電機專業生產廠家無錫宏達2021年12月10日訊 滑輪是具有一個或若干個導槽,用于引導和(或)改變鋼絲繩(鏈條)方向的旋轉件,滑輪上鋼絲繩(鏈條)的受力無本質上的變化。
(1)滑輪的型式按照滑輪制造工藝,可分為鑄造滑輪、焊接滑輪、雙幅板壓制滑輪和軋制滑輪;按照采用的軸承型式,可分為深溝球軸承型、圓柱滾子軸承型、雙列滿裝圓柱滾子軸承型和滑動軸承型。鑄造滑輪的典型結構如圖1-4 所示。
(2)滑輪按作用可分為工作滑輪和平衡滑輪;按軸線是否運動,可分為定滑輪與動滑輪。工作滑輪是擔負主要工作的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之分。定滑輪安裝在固定位置的軸上繞軸轉動,用以改變鋼絲繩或力的運動方向,如導向滑輪;動滑輪安裝在移動的心軸上,它和牽引的載荷一起升降,達到省力的目的,如吊鉤鉤頭的滑輪組等。平衡滑輪是在鋼絲繩纏繞系統中,用于均衡鋼絲繩伸長量的滑輪。
2.擇輪組
鋼絲繩依次繞過若干定滑輪和動滑輪所組成的裝置稱為滑輪組。
滑輪組可以牽拉較重的負載,不但生路而且還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裝有起重吊鉤的滑輪組件是吊鉤滑輪組?;喗M的倍率,就是其省力的倍數。雙聯滑輪組的倍率,等于支持吊重鋼絲繩分支數的一半。
3.滑輪和滑輪組的安全技術要求及使用維護
(1)滑輪應能自由轉動,并對鋼絲繩提供足夠的支持,避免鋼絲繩承受過度的彎曲應力、徑向壓力和慣性。
(2)滑輪應有防止鋼絲繩脫出繩槽的裝置或結構?;喺值膫劝搴蛨A弧頂板等于滑輪本體的間隙應不超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50%。
(3)人手可觸及的滑輪組,應設置滑輪罩殼。對可能摔落到地面的滑輪組,其滑輪罩殼應有足夠食物強度和剛性。
(4)每周應檢查一次滑輪及滑輪組,滑輪潤滑按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
4.滑輪的報廢標準
滑輪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報廢:
(1)影響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紋或鉚接管松動。
(2)輪緣破損,輪槽不均勻磨損達3mm。
(3)輪槽壁厚磨損達原壁厚的20%,因磨損使輪槽底部直徑減少量達鋼絲繩直徑的50%。
(4)雙福板壓制滑輪繩襯的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50%,滑輪軸磨損量達原直徑的3%,繩襯和滑輪軸應報廢。
二、卷筒
卷筒是轉動部件,安裝在卷筒組上,其主要功能是通過電動機帶動而卷繞鋼絲繩,實現起重機械起升機構的升降動作,或柔性變幅機構的變幅動作。
1.卷筒的安全技術要求及使用維護
(1)鋼絲繩在卷筒上應能按順序整齊排列。只纏繞一層鋼絲繩的卷筒,應有繩槽;用于多余層纏繞的卷筒,應采用使用的排繩裝置或便于鋼絲繩自動轉層纏繞的凸緣導板結構等。
(2)多層纏繞的卷筒,應有防止鋼絲繩從卷筒端部滑落的凸緣。當鋼絲繩全部纏繞在卷筒后,凸緣應超出最外面一層鋼絲繩,超出的高度應不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對塔式起重機,應不小于鋼絲繩直徑的2倍)。
(3)卷筒上鋼絲繩尾端的固定裝置,應安全可靠并有防松或自緊的性能,如果鋼絲繩尾端用壓板固定,固定前度應不低于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的80%,且至今應有兩個相互分開的壓板夾緊,并用螺栓將壓板可靠固定。
(4)每周檢查一次卷筒,重點檢查鋼絲繩尾端壓板與螺栓的固定情況,不得松動。
(5)卷筒應按使用說明書要求潤滑。
2.卷筒的報廢
卷筒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
(1)影響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紋等。
(2)筒壁磨損達原壁厚的20%。
三、減速器
起重機上的減速器是重要的傳動部件之一,他的作用是把電動機的高轉速降低到各機構所需要的的工種轉速并傳遞扭矩。
1.起重機用減速器的品種
起重機減速器有起重機用底座是加速器、起重機用三支點減速器、起重機用立式減速器、起重機用套裝式減速器、起重機用底座式硬齒面減速器、起重機用三支式硬齒面減速器、起重機用三合一減速器等。
2.起重機用減速器的結構型式和潤滑要求
以下僅介紹兩種減速器的結構型式和潤滑要求:
(1)起重機用底座式硬齒面減速器:包括QY3D、QY4D、和QY34D三個系列的外嚙合漸開線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主要用于起重機的各有關機構。
其結構型式,按傳動方式可分為三級傳動型(QY3D)、四級傳動型(QY4D)和三級與四級結合型(QY34D)。
(2)起重機用三支點硬齒面減速器:包括QY3S、QY4S、和QY34S三個系列的外嚙合漸開線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主要用于起重機的各有關機構。
其結構型式。按傳動方式可分為三級傳動型(QY3S型)、四級傳動型(QY4S型)和三級與四級結合型(QY34S型)。
上述兩種減速器的潤滑要求如下:
1)臥式安裝的減速器采用油池飛濺潤滑,立式安裝的減速器采用循環噴油潤滑。潤滑油應選用符合《工業閉式齒輪油》(GB 5903-2011)規定的L-CKC220或L-CKC320工業閉式齒輪油。
2)當環境溫度低于0 ℃時,應有潤滑油加熱裝置。采用油池飛濺潤滑時,油溫高于0 ℃時才能啟動減速器;采用噴油潤滑時,油溫高于5 ℃時才能啟動減速器。
3)軸承采用油池飛濺潤滑時,所用潤滑油品應與齒輪潤滑油品相同。
4)不同牌號的潤滑油不允許混合使用。
3.起重機用減速器的檢查維護要求
(1)密封及潤滑油的檢查處理要求如下;
1)應無滲油或漏油現象,油量應符合要求,不足時應及時添加。
2)應按規定定期更換潤滑油,發現潤滑油變質應及時更換,不同的潤滑油禁止相互混合使用。
3)油和油位的檢查以及油的更換,必須切斷電源,防止觸電,等待減速器冷卻后進行。
(2)拆卸和安裝要求如下∶
1)拆卸和安裝減速器齒輪、軸承等部件時,要盡量避免用錘子等工具直接敲擊。
2)更換齒輪時盡量選用原廠配件并成對更換;裝配輸出軸時要注意公差配合,注意保護空心軸。
(3)減速器齒輪及其他傳動齒輪的報廢標準。使用維護說明書中沒有提供傳動齒輪報廢指標的,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報廢∶
1)輪齒塑性變形造成齒面的峰或谷高于或低于理論齒形輪齒模數的20%(模數m 是指相鄰兩輪齒同側齒廓間的齒距r與圓周率π 的比值,即m=t/π,單位為mm。模數越大。輪齒越高、越厚)。
2)輪齒折斷大于等于齒寬的1/5、輪齒裂紋大于等于齒寬的1/8(輪齒的裂紋未達到報廢標準時,應設法除掉,制止發展)。
3)齒面點蝕面積達輪齒工作面積的50%,或20%以上點蝕坑的最大尺寸達0.2 模數,或起升、非平衡變幅機構20%的點蝕坑深度達0.1模數,或其他機構20%的點蝕坑深度達0.15 模數。
4)齒面膠合面積達工作齒面面積的20%。及膠合溝痕的深度達0.1 模數。
5)齒面剝落的判定準則與齒面點蝕的判定準則相同。
6)對于起升、非平衡變幅機構、齒根兩側磨損量之和達0.1模數;對于其他機構,齒根兩側磨損量之和達0.15 模數。
7)吊運熾熱金屬或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起升、非平衡變幅機構,其傳動齒輪的齒面點蝕面積及齒面剝落達3)、5)項中的50%,或齒根兩側磨損達6)項中的50%
4. 減速器滲漏油原因及解決方法圖1-8 齒輪輪齒及其參數
(1)滲漏油的原因如下∶
1)減速器結構設計沒有通風器,減速器無法實現均壓,引起漏油。
2)油箱內壓力升高,油從密封不嚴處滲出。
3)加油量過多、潤滑油積聚在軸封、結合面等處,導致泄漏。
4)在設備檢修時。結合面上污物清除不徹底,密封膠選用不當、密封件方向裝反、不及時更換密封件等原因也會引起漏油。
(2)滲漏油的解決方法如下∶
1)應當根據滲漏油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2)對于減速器靜密封點泄漏,可使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及技術等予以解決。
四、聯軸器
聯軸器是連接兩軸或軸回轉件、傳遞扭矩和運動的一種裝置。
1.聯軸器的種類
聯軸器分為剛性聯軸器、撓性聯軸器和安全聯軸器三類。不能補償兩軸相對位移的聯軸器,稱為剛性聯軸器;能補償兩軸相對位移的聯軸器,稱為撓性聯軸器;具有過載保護功能的聯軸器,稱為安全聯軸器。
2. 聯軸器的使用與維護保養要求
(1)聯軸器不允許有裂紋存在,如有裂紋則應更換。
(2)聯軸器不允許有超過規定的軸心線歪斜和徑向位移。
(3)聯軸器的螺栓不得松動和缺損,鍵應配合緊密且無松動。
(4)柱銷聯軸器的彈性圈、齒輪聯軸器的密封圈如有損壞老化,應及時更換.
(5)齒輪聯軸器和十字滑塊聯軸器應按照使用說明書規定潤滑。
五、制動器
制動器是使起重機構減速或停止,或防止其運動的裝置。
1. 起重機采用的典型制動器
(1)電力液壓鼓式制動器∶ 以電力液壓推進器為驅動裝置的鼓式制動器。
(2)電力液壓盤式制動器∶以電力液壓推進器為驅動裝置的盤式制動器。
(3)電磁鼓式制動器∶以電磁鐵為驅動裝置的鼓式制動器。電磁鼓式制動器有交流型電磁制動器、直流型電磁制動器、并勵型電磁制動器、串勵型電磁制動器。
2. 制動器裝設的安全技術要求
(1)對于動力驅動的起重機,其起升、變幅、運行、回轉機構都應裝設可靠的制動裝置(液壓缸驅動的除外);當機構要求具有載荷支持作用時,應裝設機械常閉式制動器。在運行、回轉機構的傳動裝置中有自鎖環節的特殊場合,如能確保不發生超過許用應力的運動或自鎖失效,也可以不用制動器。
(2)對于動力驅動的起重機,在產生大的電壓降或在電氣保護元件動作時。應確保各機構的動作不會失去控制。
(3)對于吊鉤起重機,起吊物在下降制動時的制動距離(控制器在下降速度最低拌穩定運行,拉回零位后,從制動器斷電至起吊物停止時的下滑距離)應不大于1min 內穩定起升距離的1/65。
(4)制動器應便于檢查和調整,常閉式制動器的制動彈簧應是壓縮式的、制動襯片應便于更換。
(5)宜選擇對制動襯墊的磨損有自動補償功能的制動器。
(6)操縱制動器的控制裝置。如踏板、縱手柄等,應有防滑性能。手施加于控制裝置操縱手柄的力應不超過160 N,腳施加于控制裝置腳踏板的力應不超過300 N。
3. 制動器零件更換或制動器報廢要求
制動器的零件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更換零件或報廢制動器∶
(1)驅動裝置∶ 電磁鐵線圈或電動機繞組燒損,或推進器推力達不到松閘要求或無推力。
(2)制動彈簧∶彈簧出現塑性變形且變形量達到了彈簧工作變形量的10% 以上,或彈簧表面出現20% 以上的銹蝕或有裂紋等明顯損傷。
(3)傳動構件∶ 構件出現影響性能的嚴重變形;主要擺動鉸點出現嚴重磨損,并且磨損導致制動器驅動行程損失達源驅動行程20%以上時。
(4)制動襯墊∶鉚接或組裝式制動襯墊的磨損量達到襯墊原始厚度的50%,或帶鋼背的卡裝式制動襯墊的磨損達到襯墊原始厚度的2/3,或制動襯墊表面出現炭化或剝脫面積達到襯墊面積的30%、或制動襯墊表面出現裂紋或嚴重的龜裂現象。
(5)制動輪出現下之一時,應報廢∶影響性能的表面裂紋等缺陷;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輪動面達原厚度的40%;其他機構的制動輪,制動面厚度磨損達原厚度的50%;輪面凹凸不平度達1.5 mm 時,如能修理,修復后制動面厚度應符合相關要求。
4. 制動器的檢查維護要求
應當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檢查維護,做好清潔、潤滑。每班的日常檢查,應重點確認以下情況∶
(1)制動器工作正常,零件未達到更換標準,制動器未達到報廢標準。
(2)制動襯墊與制動輪的實際接觸面積不小于理論面積的70%,制動瓦退距符合要求并均勻一致。
(3)液壓制動器無漏油現象,制動輪的制動面無油污等影響制動性能的現象。
|